【動腦雜誌報導】
(採訪整理/蘇若嫻)
「動腦」訪問台灣近30家具代表性的設計工作室2019年,台灣設計產業將面臨何種挑戰?從業人員未來又該如何抓緊機會,運用設計專業,解決問題?近期Process普羅品牌創意總監 葉信鋐受邀動腦雜誌專訪,分享目前設計趨勢現況,並且如何透過設計傳遞品牌的核心價值。
以下為專訪內容:
2019 台灣設計產業的挑戰與機會
以往台灣社會對設計的價值認同不足,不夠重視設計人才,不夠尊重設計專業。優視覺溝通觀察到,近年,政府在許多官方活動上,就以往更頻繁的採納專業設計師的建議與創意,這對設計產業無疑是一注強心針。但整體而言,仍需持續積極對社會進行教育。
隨設計被端上檯面,被「公審」的機會也隨之增加,好設計產出同時,亦有不少「討論性高」的設計產生,這也代表著設計備受關注與期望,正是灌輸台灣民眾「美感教育」的最佳時機,若能順利將「美學」帶入日常,未來台灣設計產業在與業界溝通上,將更容易達成共識,產出美好且有意義的設計。
二棲設計設計總監林呈軒認為,台灣的設計產業創作能量與原創性一直都相當足夠,不亞於歐美日等輸出大國,加上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,讓文化創意的領域一直有著多元的包容性,不同的思想,美學持續在這裡互相碰撞,激發與成長。
然而,內需市場小與資本不足,一定程度上限縮了創意與產品發展的可能性,必須放眼全球進行文化輸出,進而帶動資金注入。薪資結構工籌不均等,也使設計人才外流。宇萌數位科技指出,市場上良莠不齊的設計品質及價格機制,對於設計人有著一定的傷害。
台灣市場欠缺符合產業需求的跨領域人才,未有產學合作的因應機制。各產業以價格為最主要取決標準,並以價格壓制設計,要求快速而無法給予足夠時間琢磨設計。
品牌的價值累積,是每個行業都在追尋的目標,沒有所謂「一招闖天下」的單一準則,只要針對局勢,精準運用合適的策略,就能夠以小博大,以少勝多,品牌設計或建構的精準力,才是成功提升品牌的重要關鍵。
Process普羅品牌創意總監葉信鋐指出,設計師在建立品牌概念時,必須掌握功能性與精神性兩項法則,若品牌本身可以兼具這兩大元素,必能強化品牌本身的強度與深度。
Process普羅品牌創意總監葉信鋐(左),協助客戶掌握功能性與精神性兩項法則,強化品牌概念。
品牌概念建立兩大法則
功能性
功能性的需求是設計上所必備的邏輯系統,必須有效精準的溝通,才能與受眾產生連結。
精神性
如何呈現客戶品牌深層的企業文化,甚至在不同時代,環境地區,產生的獨有語言與意識形態,精神性的需求是發展在地品牌常解構的議題。以人文背景及傳統產業豐富的台灣來說,如何傳達東方濃厚的情感與家族傳承文化,粹鏈出最適宜的品牌元素,是設計師必須注意到的部分。
「得獎是最便宜的廣告宣傳」
Process普羅品牌認為透過第三方背書,能提高客戶知名度及認可度,對於塑造企業正面形象和實際銷售表現上有加分效果。
以Process普羅品牌獲獎的客戶為例,「primona夢幻雞」品牌再造獲韓國K-Design國際設計獎肯定後,企業徵才工作變得容易,也提高員工對企業認同度;台灣羽絨品牌「合隆羽藏」在iF設計獎及德國國家設計獎評審青睞之後,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增加,業績持續成長。
葉信鋐認為,設計產業必須精準抓取目標群組的訴求,品牌思維是整合設計的主導關鍵,設計團隊必須在「溝通策略」與「情感雕塑」的思維交集下,形塑品牌溝通解決方案,才能精準在推行過程中獲民眾青睞。
品牌溝通兩大思維
溝通策略
策略擬定掌握整個設計核心溝通的靈魂,必須先了解產品是什麼?目標客群是什麼?如何建構故事及脈絡?透過系統性及精準方式,了解品牌及產品的當下局勢,擬定出合適的視覺溝通方式。
情感雕塑
給予人們的情感的記憶性,將是現代設計趨勢關鍵的核心。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,必須保有在社會需求與文化觀察的能力,進而形塑獨特的「宇宙觀」,將可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。
設計從業人員透過各類型的文創展覽活動,國外設計書籍的引進與翻譯,網路及社群媒體推播最新的國內外設計資訊等,能在第一手訊息掌握優勢,了解當下趨勢,靈活運用於專案。
東方包裝也建議,台灣市場門戶開放,可與國外設計產業人員做交流,提升技能與國際觀,參與國際競賽或研討會展現能見度。藉由民間團體自行發起的活動做產業整合,重視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,延攬人才進修交流。近年有愈來愈多新創文化,可藉此活化促進重點設計的開發拓展。
從業人員必須審視自身的本土優勢,包括老舊技術翻新再應用,中文字體設計,文化內容再詮釋等,將能形塑在地的全新面貌及風格,即便未來應用於國際市場,都能夠展現自我價值與特色。
Process普羅品牌觀察:
「台灣傳統製造業在這幾十年來,擁有國際製造及研發的優秀經驗,加上原物料的就地取材,獨立的生產及製造環境促生自有品牌及設計發展。」
英豐寶也認為,台灣的設計創意在國際頗負盛名,足以發展成國際設計創意中心,擁有各種高水準的工程的台灣,從設計到成品皆可於國內一氣呵成,不需花費額外寄件往來等溝通成本。
台灣眾多消費品牌陸續在海外佈局,電商跨境販售,來台自由行旅客提升等現象,台灣本土品牌曝光度相對提高。在這樣的優勢下,消費品牌為求自我魅力的展現,設計帶來的美學解決方案,可提升市場競爭優勢。
另外,從政府單位到民間企業,無論在品牌行銷,包裝,產品的質量都有所提升,在這樣普遍意識的引導,民眾對於品味的價值觀也逐漸轉變,也讓設計從業人員,能有更多創意發展的可能性。
台灣突破機會點
獨立生產及製造環境
麻省理工學院的海外優秀競爭力
民眾對於質感意識的提升
設計運用的廣泛性
最後,則是在商業的環境下,常將設計的應用放在品牌,產品,空間等媒介,然而現代設計的應用除了上述需求,設計運用的廣泛性日益增加。
跨領域合作能力當道
「設計從業人員除自身專業能力外,需要有跨領域以及跨媒材合作的能力。」
二棲設計總監林呈軒明白指出,未來的設計從業人員除具備專業設計能力外,如能培養策略,企劃,分析等能力,就能抓住更多機會。
因應環境變化快速,多媒體科技蓬勃發展,設計從業人員必須拓展合作圈,從商業模式的思考尋求設計更多可能性,整合各種技術領域,才能有效幫助產業客戶提升價值,提升設計服務的專業度。若持續單打獨鬥,會限縮自身可能性,如能掌握「共創」價值,將能拓展設計不同面向。
2019 年三大設計趨勢
趨勢一:動畫
動畫化的趨勢將跨越網路,展覽,互動等不同創意領域。行動裝置已成為現代人接收資訊的主要管道,動畫讓大量訊息容易被消化吸收,動態互動效果讓訊息接收過程更為有趣,透過動態影像與消費者溝通品牌形象概念,吸引顧客產生興趣進而消費。
趨勢二:3D影像與插畫取代照片
因低價圖庫影像的氾濫,品牌要創造獨特形象,溝通創意,要仰賴更吸睛的3D圖像或插畫,協助品牌引起年輕消費族群共鳴,搭配各種消費場景與情緒表達,透過擬人化與生活化的視覺傳達產品服務優勢。
趨勢三:中文設計的復興
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設計的趨勢一直由西方帶領,不過因全球化與在地化,愈來愈多品牌希望以華人文化作為品牌核心,不論是中文字型開發,中文標準字設計,在地文化為主軸的展覽策劃等,2019將更加蓬勃,提供中文字的設計表現更多發揮空間。